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殡葬文化 >

殡葬文化:关于清明节

发布时间:2020-12-15 14:18:30  浏览量:

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,也是一个神秘肃穆的节日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去扫墓祭祖,缅怀逝去的亲人以及先人。那么大家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吗?下面就跟着武昌殡仪馆一起去了解一下吧~

 
中国人非常重视扫墓,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宗法制社会“长幼尊卑”和“祖宗崇拜”的传统。中国人通过扫墓强调着前辈文化的传承。每到清明,无论在哪里,无论身份、地位如何,都会千方百计回到故里,祭祀先人。这时中国的山野上,不仅仅是天朗气清、草长莺飞的自然景观,还点缀着缕缕香烟,回响着噼啪的鞭炮声,花香中夹杂着硝烟的气息。
 
扫墓的风俗全国都有,各地不一样。在贵阳称“挂清”或“上坟”。清明到来之际人们准备祭品、香、红烛、鞭炮、钱纸和坟飘。每到一个墓前,先是放上一挂鞭炮以唤醒老人、驱赶邪魔,然后在墓碑两旁各插上三炷点燃的香和一支红烛,烧上一些钱纸,在墓碑的正前方摆上供品。供品一般是一只煮熟的公鸡,几个时鲜水果。供品前面再摆上三个酒杯,分别斟满酒。在斟酒的时候要说话,呼唤老人,告诉老人是他(她)的什么亲属来祭拜他(她)了,请老人喝酒,吃菜,收纸钱。与此同时,如果旁边还有别人家的坟墓,应该在别人家的坟墓前也点上几炷香,斟上一杯酒,请旁边的老人一起享用祭品。敬完酒,就按照长幼顺序依次在墓前跪下,或者由长者领着全体跪下,叩首三次,起立后,再燃鞭炮,以示礼毕。礼毕以后,青壮年、儿童就要给坟墓进行清洁、修缮。擦干净墓碑,铲除坟墓上的杂草,填堵坟墓上的蛇穴鼠洞。然后在坟头压上钱纸,最后插上坟飘。
 
无论是祭奠祖先,还是缅怀先贤,抑或追思亲人,感恩永远是清明时节生者不变的情怀;感恩终究成为我们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因。孔子说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不忘人生根本、永怀感激之心,清明节也因此成为体悟生命流转、寄予无尽情感的日子。
 
清明扫墓,除了是文化上、礼节上的传统外,也还有实际作用。人们清明时节,正值春分前后,大地解冻,万物复苏。农业时代的人们送给远方的三冬天很少出门。春天来了,万木萧疏变成了莺歌燕舞,美丽的蓝天绿地吸引着人们,人们要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,活动开身体准备春耕了。再者,正因为春天来了,蛰伏的动物要出洞了,山上老人灵魂的居所恐被杂草淹没,恐被蛇鼠破坏,于是扫墓也是对墓园的一次修葺。
 
清明节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8年,国务院批准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从此,清明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从过去的农事、习俗、出游扩展到更加深广的层面,清明节的内涵更趋丰富。
 
值得注意的是:因祭扫中烧香、烧纸的习俗,致使每年清明节火灾事故时有发生。为保障林地的消防安全,维护扫墓活动的良好秩序,不要在林地烧纸和动用明火。
 
(来源:《景云山丧事礼俗手册》)